沪漂青年决定撤离,宠物和梦想都挂上闲鱼|腾讯新闻谷雨数据
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
版权声明:腾讯新闻出品内容,未经授权,不得复制和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
“宜家餐桌,3月份买的,大概600多,疫情结束离开上海了,很新,自提。家具出的挺多可以一次购。”
“疫情结束要离开上海了,广东不需要这么厚的衣服。很沉也带不走。保暖超赞,转给有缘人。”
5月16日起,上海分阶段复工复市。与此同时,二手交易平台上,越来越多的沪漂青年正在变卖个人物品,等疫情结束时离开。
01
明码标价的沪漂生活
明码标价的沪漂生活
从“分手了”“怀孕了”,到“老婆不让”“基金亏了”,二手交易平台上,好像每个人都要写个自己的故事才能卖得出去。
相比这些关键词下的大型狗血剧现场,“离开上海”下的帖子更显得平静和真实。
在闲鱼搜索栏输入“离开上海”,页面的商品多到眼花缭乱。截至5月22日,不少于646个交易物品出现在页面上。
4月底开始,二手物品数量出现明显增长,5月中旬达到峰值。
被卖得最多的,是带不走的家电、电动车和健身器材。
这些二手物品的转手价一半都在200块以下,超过1000元的不到30%。
明码标价的物品背后,可以窥见他们过去生活的一角。
他们曾在这个异乡构筑起有关未来的憧憬:咬咬牙花13000买的健身课、5800块买的大提琴......
在买入价格TOP20的物品中,学习/健身类的课程或物品数量占到了70%以上。
慢慢地,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:大到洗衣机、冰箱、懒人沙发,小到床头的按摩枕、穿衣镜、收纳盒。毕竟“房子是租来的,生活是自己的”。
自己买过多少东西,等到搬家时才知道。等待处理的物品东一堆西一堆,有的卖家干脆把整个房间挂到闲鱼上,看中了什么就私聊。
尽管是二手,但成色大多都是几乎全新和轻微使用痕迹,明显使用过的只是很少一部分。
它们大多以低于五折的价格卖出,急于转手的卖家还在文案最后标明“价格好商量”,实在不行就再附上一句“给钱就卖”。
图片来源 闲鱼APP
决定离开的人,不再纠结物品能卖多少钱。来的时候想把生活过得有仪式感,走的时候能回血一点是一点。
02
房子和宠物,10平米的陪伴与孤独
物品卖不出去还可以丢掉,真正难的是宠物的安置和告别。
2个月的柯基,3个月的银渐层,5个月的美短,8个月的加菲。近百条宠物转手贴下面,超过八成的宠物陪伴时间还不到一年。
图源 闲鱼APP
其中猫的比例占到了70%,相比之下狗只有四分之一。
这很好理解,当早出晚归的工作和漫长的通勤成为生活的一部分,养一只需要被照顾的小狗变得格外奢侈。
如果大城市的小屋中感到孤独,小猫或许是最合适的伙伴。
因为品种不同,宠物的价格波动也比较大。价格高的可以到5000以上。
“买来的时候一万五,有证书。因为疫情想离开上海了,宠物目前无法一起带走,很舍不得。给它找一个喜欢缅因猫的新主人,全款5000不还价。”
也有约20%的铲屎官给自家毛孩子打上了免费的标签,甚至还可以配送上门,唯一的条件是买家要真正爱护宠物。
对打工人而言,宠物已经成了家庭的一部分,尽管这个家是合租的,面积只有十几平米。
物品和宠物不在了,租来的家也要随着一起转出。
“精装修”“近菜市场”“朝南大阳台”“地铁五站直达徐家汇”“出门右转就是地铁口”,卖家把房子的优点写得比个人简历还详细,配上“急转”“无中介费”“24小时在线看房”,很难让人不心动。
毕竟当初挑选房子有多仔细,现在出手就有多着急。
但几号能入住,他们也不确定。在没接到官方消息前,更多的人把可入住日期设置成了“疫情结束”或者“可随时入住”,然后和租客另行商量时间。
03
离开
5月22日,上海跨区公共交通启动恢复,部分公交车和地铁重新运营。也是这一天,虹桥火车站和上海站共开行旅客列车48列,预计发送旅客3.7万人次。
上海日报聚焦身在上海的外地人,推出了系列短视频《在路上》。在最后一集《漫长的出发》画面中,抢到票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虹桥站,等待离开。
在一个月前,知乎就有条上千万点击量的提问:解封后,会大量出现沪漂慢慢地离开上海吗?
最热门的一条回答是,沪漂不会因为疫情而离开,但会因为工作的变动而离开,疫情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。
二手平台物品转卖信息的文本核心圈层中,工作、疫情、解封、自提,连同离开、上海成为共同出现最多的词。
有卖家在简介中写上自己的行业,自由职业者的占比在20%以上。或许已经习惯了奔波不定,上海只是他们的一个中转站,只是这次待得更久一点。
互联网和房地产的人数也不少,这两个曾被众多毕业生捧在手心的理想职业,如今也成了众多打工人日后口中的前司。
就年龄而言,90后和00后比例在八成以上,成为沪漂卖家的主力军。
三十岁对他们并非意味着而立,眼下更重要的是决定接下来该往哪里走。
在转卖信息表明去向的人群中,回老家成了多数人的归宿。又或者去往另一所大城市,开始新的漂泊。
能留下的只有这些八九成新的二手物品,在下一批匆匆涌入的年轻人身上继续生活着。
*头图来源于上海日报